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社區總體營造」 簡報












期末書面報告-「社區總體營造」

何謂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主要希望由社區居民的觀點,重新詮釋與參與具有地域特色之文化性公共事務,強調透過「由下而上」、「民眾參與」、「社區自主」、「永續發展」等運作原則與方式,培養凝聚社區意識,開發利用社區人力資源,加強社區營造人才培育工作,強化社區組織運作,期能藉此喚起民眾參與民主社會的公民意識,逐步累積社區的基礎能量,凝聚居民共識,共同思考社區的發展方向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發展分類:
1、產業發展
2、社福醫療
3、社區治安
4、人文教育
5、環境景觀
6、環保生態

面向切入點:
1、社區環境景觀的營造 (親水、綠化與無障礙等) 2、地方特有產業之開發與文化包裝 3、古蹟、建築、聚落與生活空間之保存 4、民俗廟會祭典與地方生活文化的展現 5、工地方文史、人物、傳說、典故之整理呈現 6、現代文化、藝術、生活、學習與學術研究的設施與活動 7、增進地方健康福祉的社區合件事業 8、生活商店街的營造 9、社區形象與識別系統之創造 10、地區文化旅遊品質之精進。

十年社造的形象識別面向觀察:
台灣自一九九四年引進日本社區總體營造觀念和作法,先從文化角度切入,慢慢形成政府各部門的連結推動。而這股社造風氣在十年的專業者與社區居民的一起努力下,已在全台灣實踐出自我的經驗。社區總體營造,即為社區總體面向的經營、創造,在這一波的社造力量尤以文史工作者、文教基金會貢獻最多,但相對的也象徵更多的專業資源被有意無意、似是而非的觀念排拒門外。   
包括造人、造產、造景、造福、造史的廣大議題和層次,因此社區的經營和創造,就絕非由學者、文史工作者、基金會關心社區發展的人發動才可。另外文建會的能力也不足以讓社區營造活化,更需要其他部會加入一起推動才是。而十年的社造在台灣的經驗是一直有一種學者專家立論「重要的是社區的共同參與,專業不宜介入太深的聲音」,無形中論述審查者成了指著別人的專家特權,打擊了社造的參與,並形成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矛盾糾結(就公部門的觀點及專家的審查,其實也處處出現過度的由上而下的干預及專制,形成輔助施小惠的單位,讓社造不知不覺成了形式成果)。另外一種聲音也是社造的盲點,社造重視的是社造的參與過程,而不是結果,無形中十年的社造不是跟著政府的計畫做,交一堆參與人多的成果照片結案,就是複製出一堆相似的推動模式,及聽不懂的深奧名詞,結果不但在過程中少了形象品質,也少了精緻化結果。

  社區社區總體營造既然叫總體,那就是我們大家有心共同經營就要細心設計,容或觀點不同、速度不同、啟發不同,也要以善念相待相信社區居民、伙伴、社區、各種不同領域專家、各種資源等,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在文化美、環境美、生活美的議題上有了更有效率和持久的經營績效。

社區產業發展與經營模式探討:
從產業經營模式看社區產業,產業的經營型態大致可以分成兩總類型,「市場化」的經營模式與「地場化」的經營模式。在文化經濟中的市場化經營可說是「文化工業」,而文化工業指的是均質化、庸俗化、提供大眾消費、強調大量生產的方式,個人不但無法主導文化,反過來是被工業生產所主導。在市場化經營模式中要有市場優勢多半必須具有如下的經營策略與特性:產品本身須有極強的競爭力、必須靠品牌、必須量產以降低售價、必須有廣大的行銷通路、產品的實用性強等。另一方面,「地場化」的經營模式所強調的是採取現地消費模式,也就是所謂「體驗經濟」,所採取的是一種群體戰的策略,非靠單獨的產品吸引消費者,而是靠一個地方的綜合氛圍所產生地場消費的吸引力:包括工藝、美食、文化館、古蹟、民宿、節慶、建築、景觀、人情味…等等。

台灣在發展文化經濟的歷程中,肇始於這些幾年來文建會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中以「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理念。這樣的「文化產業」不同於「文化工業」,「文化產業」則完全是依賴於個別的獨特性,也就是產品的個性、文化傳統性、地方特殊性,包括工匠或藝術家的獨創性,所強調的是產品的精神價值內涵,這些卻正是文化工業所沒有的質素。就產業獲利的模式而言,文化產業也呈顯出其地方的特質。文化產業不像以資本家及勞工關係為主的工業文明,它的利潤不會集中到少數特定資本家手中,反而是稀釋到所有在地居民身上。文化產業並不似工業模式以掠奪土地資源和污染環境作為代價,文化產業建立在與生活環境的彼此依存關係上,因此強調保存傳統和地方的魅力,發掘地方的創意與特色。所以我們在談社區產業的發展,就必須思考究竟社區產業適合「市場化」的經營模式亦或是「地場化」的經營模式,是「文化工業」亦或是「文化產業」。

社區獨特的生活方式。美感在過去的社會中比較沒有餘裕去被考慮,現在則不同了,大家對「美」的需求,反映在各種生活消費上,更有多重討論的空間,無論是刺繡刺得很快樂,亦或是由木屐所帶來的希望,也都可以成為一種美,核心的價值就在於這種充滿喜悅、信心、希望又具地方特殊人情味的感覺。另一方面,在地社區居民對於生活美學的觀點,亦可以跟藝術家或是學者的審美觀點進行對話,欣賞彼此詮釋美的觀點,相互刺激成長與進步。在現代人所有的消費統計中,旅遊、學習等等越來越佔有很大的比例,像這種體驗形式的消費型態,也就是一種新的產業型態。我們現在談社區產業,不應該再用傳統模式來經營現在的消費市場,只是去滿足消費者較低層次的物質需求,甚至社區要能去滿足消費者自我實現的需求。

理想的社區產業模式--「內發型」的地域設計!當我們談到社區產業的發展,不應只是單一經濟面向的課題,而是一個「聚落永續發展」的課題。我們可以期待一個理想中的村落或是都市裡的一個街區,它的產業生態是所有區域裡的家庭整合的結果,譬如有的家庭種植染布的植物、有的家庭經營民宿、有的家庭負責製作傳統手工藝、有的家庭負責維持祭典活動、有的家庭負責訓練陣頭、有的家庭負責開發設計,整個區域的生產型態是重新整合、相互依存的。此種地方的生活方式或生產方式絕不是要回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做為活標本供外人娛樂,而是要在工業化與全球化的競爭底下,所嘗試發展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產業經濟,是要以驕傲的傳統做為地方恢復生機的基礎,這稱之為「內發型」的地域設計產業方式,其型態往往是以社區的、地方的、區域的生產組織與分工做為主導,不是工業式的量產取勝,而是以傳統、創意、個性所整合出的地方魅力來取勝。

社區產業的功能是要滿足生活所需,其次是充實社區居民的生活,因此社區產業規模就不會很大;它既然是要讓民眾生活充實愉悅,也就不會去破壞居住環境,而以量少但生生不息永續經營的方式。對外,遊客來到社區參觀消費,是為了要滿足一種情感或是尋求知識的交流,透過體驗的方式去了解社區獨特的文化,因此社區產業的經營模式應該是「地場化」的消費型態,吸引民眾走入社區進行消費,而非社區生產大量的商品向外傾銷。這樣的「內發型」的地域產業設計方式,是遵守地方原有的條件來尋求適合地方發展的方向,是發掘地方真正的需求,由地方和居民內部產生出構想和提案的;它是掌握地方社會、經濟、文化體系的特質,運用地方自有資源,並採用適當設計(Apporopriate Design)的理念來呼應地方資源與技術條件。
各個社區可以再重新思考社區中各個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與彼此的關係:
* 社區組織(村里):鋪陳產業發展環境、爭取政府資源、協助人才培育、社區品牌形象建立、產業協定、扮演同業公會性質的角色。
*社區共營事業(合作社、福利社):提供就業機會、產業行銷窗口、類似社會企業與國營事業的角色、提供社區回饋。
*社區個別經濟體:社區裡的工作室、小店家或外來企業等,形成互補共生式的內發形產業鏈。
在這樣的原則與思考之下,我們似乎可以期待一個健康而永續的理想社區產業發展模式。

全球化趨勢下的社區營造之挑戰:
社造重過程,重累積,累積到一定能量時,它才會有好的改變。台灣的社造政策與資源,難以累積到好的改變,更惶論到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這樣我們還要如何談國際化,如何談發展及轉型?我們一直無法面對問題,只是想轉移焦點。但是,面對國際,面對中國,台灣社會及社區是沒有退路的。台灣無論自然資產或文化資產,她的豐富度在國際上是頂尖的,加上台灣好的治安,好的人情,好的料理,如果政府與人民可以全力投資整理出乾淨、優美的環境,藉此吸引國際人士來台度假;甚至以此策略刺激國內社區旅遊,民宿幫忙賣農產品,而且鼓勵生產高品質、安全的農產品,建構一個自助、互助的有品味、有信任的新社會結構。當社區可以不瓦解,當社區可以自豪地面對自己、站了起來,我們才有力量面對全球化;也才能不畏懼全球化的壓力,甚至在這政府與全民的努力中創造生機。

社區營造案例:
社區名稱︰澎湖縣湖西鄉北寮社區
主要族群︰閩南籍,大多以漁業為生
發展目標︰
1、入口意象營造 2、古蹟維護
3、聚落環境綠美化 4、社區資訊化
5、基本產業資源調查 6、新建漁人碼頭
7、出版刊物 8、垃圾分類、廚餘、污水處理
9、碼頭梯階加設扶手 10、遊艇碼頭預定地護灘
11、照顧弱勢者 12、改善經濟,促進地方繁榮

未何關心社區營造:
最近這十年來,台灣各地興起了藝術家駐村的熱潮,政府大力的整修閒置空間諸如鐵道倉庫、糖廠、酒場等工業舊址,讓藝術家進駐,但都僅止於封閉式園區的藝術創作者個別展現,與社區的互動極少,對社區文化環境的改造,或新觀念的帶動,藝術品味的提昇,幫助有限。這十多年來,台灣的節慶活動如雨後春筍,琳琅滿目,標榜以藝術家進駐方式的案例愈來愈多,諸如屏東半島藝術節、金門碉堡藝術節、花蓮石雕藝術節、嘉義縣北回歸線夏至藝術節、新竹縣大隘藝術節等,藝術家分別以在地的素材(比如半島以蓮霧枝、金門以廢棄碉堡、花蓮以當地石材、大隘利用教堂、古厝)進行創作,但與社區居民或社群互動及共同參與的程度,仍嫌不足,對當地人與環境的改造,文化積累成效皆有待評估。但是最近這兩年,在南部嘉義縣的小村落裡,我們卻看到了另一種可能。社區營造不再只是文史工作者或建築、環保專業者的專利,藝術家也可以走出畫室、演奏廳,投入社區文化環境的改造。

『社區營造』透過設計藝術,媒合適當的藝術家展開長時間進駐或操作短期性工作坊,摸索出可能與社區互動的方向,運用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創意,因此當文建會於2008年全面展開藝術家駐村計畫,以及青年藝術家駐校計畫之時,當思計畫精神的掌握與操作方式的建立,投身社區的改造,因為在這個計畫中,藝術家的思考與工作方式得以改變,除了可以運用並發展當地資源,帶動觀光人潮,為台灣製造經濟效益,更為台灣藝術家及設計者帶來另一筆可觀的收入,讓藝術成為形塑公民社會及地區的創意媒介。

總結:
社區社區總體營造既然叫總體,那就是我們大家有心共同經營就要細心設計,容或觀點不同、速度不同、啟發不同,也要以善念相待相信社區居民、伙伴、社區、各種不同領域專家、各種資源等,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在文化美、環境美、生活美的議題上有了更有效率和持久的經營績效。

資料來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cca.gov.tw/

「台北新一代」海報&服裝展


所有各大專院校,我最欣賞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畢展的海報~那曾經是我想讀的科系.....




這個人是男生啦!我只能說他很有勇氣...雖然扮成女生穿婚紗~但他一點也不娘,況且他的腿比女生還美~

「台北新一代」黑色童話中的視覺震撼.....





「台北新一代」中的海報內含寓意.....




2008.5.17台北新一代







這次去台北新一代,看到了許多很棒的設計,放這些照片和各位同學們分享吧!

新一代催生好設計,中看更要中用



關於台灣設計產業,有很多數字證明它正在往上飛奔。國際備受矚目的四大設計獎——德國iF、Red Dot、美國IDEA、日本G-Mark,從2004年開始,愈來愈多台灣設計師穿梭其間,甚至在此嶄露頭角。2004年共有53件設計得獎;2005年共100件作品得獎,包括兩面金牌;2006年共146件作品得獎,6面金牌;2007年133件得獎作品,2面金牌。2008年不滿半年的時間,已經有145件作品得獎,其中還包括了五面金牌。台灣設計作品大量得獎,代表兩項重要意義,其一,台灣設計產業已具備豐沛能量,善加運用這股能量,可推動台灣產業開始走出代工、微利的紅海,發現自己的新藍海。

懂設計更要懂實務
第二項意義,光芒閃耀的設計產業,極需更多潛力新秀加入,當大學生失業率創新高的同時,設計產業卻正鬧人才荒。經建會科技人才需求推估報告顯示,工業設計人才,不管是學士或碩士學歷,目前供給均呈現短缺。而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調查報告則預估,近年來,設計服務業的從業員工人數,平均增加13.9%。大可意念設計跨入科技界,與工業研究院合作,成立「未來生活中心」,將前瞻技術轉化為優勢商品,在奪得國際設計獎後,團隊成員立即被各大企業鎖定,挖角一空,年薪至少百萬。當設計產業一片榮景,企業界卻高喊著:「聘不到適合的人!」特別是除了設計專業以外,同時具有其他跨領域能力,譬如行銷力、企畫力的優秀人才。設計業的經營,正出現M型化的模式發展,一方面,規模龐大的設計公司日益增多,風格化,營運簡單且成本較低的個人工作室也逐年增加,反而是中型設計公司面臨縮編與倒閉。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表示,大型設計公司增加後,專業的設計管理人才不足,更為凸顯。所謂設計管理人才必須要能肩負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專責客戶管理與客戶關係經營,它的需求超越了MBA的訓練,需要專業的藝術碩士(MFA,Master of Fine Arts)。企業界對設計師的實務要求相對提高,但年輕人空有創意,卻少了務實的能力。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丑宛茹主任表示:「設計不只是天馬行空,進了設計系,(幻想)早點破滅,也是很好的事!許多年輕人對設計一知半解便興奮地跳進來,以為設計就是躲在幕後畫圖,以為有雙萬能的手會幫你把事情做好。如果是這樣想,不如趁早破滅吧!」

業界偏愛跨領域戰將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對學生要求格外嚴格,每年大大小小的考試、展覽不斷,能夠順利在四年之內就取得學士學位的學生,平均只有四成;九十七學年度,研究所有200人報名,只錄取12人,其中只有4名是本科系的學生。連醫學系、物理系的學生都想轉念設計。大學一年級的課業中,專業課程佔了大多數,丑宛茹表示:「要讓他們盡早認識自己,適合的人就留下,不適合的學生趁早輔導轉系。」有的學生自嘲是學科不好,所以想念「可以一直畫圖的設計系」,丑宛茹老實不客氣地說:「工業設計講究邏輯,數學怎麼能不好?國文不好要如何與人溝通作品理念?英文不好要怎麼在全球化時代跨國競爭?」「你的點子真棒,為什麼大企業都沒想到呢?」丑宛茹反問學生:「企業也許思考了一百遍,知道成本過高、取材不易等,設計一定要落實!學生一定要提早面對企業界更嚴酷的要求,實務掌握越多、有工作的節奏感,以及加強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就能獲得企業青睞。」這麼辛苦,還是有很多人對設計領域充滿憧憬,因為設計從來就「不只設計」,設計裡面有遠大的夢想,能夠實現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所有想像,大可意念設計總監謝榮雅認為,設計最棒的,就是創造人類的未來生活模式。台灣設計產業,曾走過跌跌撞撞的草創期,終於走出自己的路,當前的30世代設計人何其幸運,在第27屆「新一代設計展」的會場上,總共有107所國內外設計科系學生參展,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微笑,那是台灣設計產業的未來。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我,就是品牌 U R A BRAND!


書名:我,就是品牌 U R A BRAND!
作者:凱薩琳.卡普塔
原文作者:Catherine Kaputa
譯者:賴則先
出版社:高寶書版集團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06日

大意:每一個人都代表一個品牌﹗商場與職場的成功,依賴的是別人怎麼看你。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商場及任何領域學會如何將商業世界使用的品牌行銷原則及戰略策略、靈活的應用於事業及個人生活中,為自己建立起專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自我品牌經營不是只為自己,也為所任職的企業,或自己經營的公司帶來利益,你會因為經營自我品牌而變得對工作更專注且具有遠見,並為自己培養更高明的溝通、業務以及行銷技巧。為自己建立自我品牌不僅有益於你的事業,讓你成為一個積極的合作伙伴,也能讓你在生活中事事順遂。

有影響力的三大單元︰
(1)塑造與眾不同的自己︰懂得讚賞自己,並且找出「我」的獨特性,讓自己成為一個出色的品牌!行銷中最重要的,就是「與眾不同」,要言之有物,還要言之有趣。培養展現自我的能力,用獨特物品,建立個人化視覺商標,不要害怕挑戰,從身邊或業界,找位假想敵來分析,協助定位「我」品牌。讓自己成為一個出色品牌!

(2)加入外「貌」協會︰視覺形象溝通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把自己包裝起來,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突顯自己的差異性,為自己營造魅力!因為這是人們在心中建構你的元素,產品包裝及設計就像幫助我們在其他的品牌中達成差異化而吸引消費著的注意,好比許多酒類或飲料廠商獨特的瓶裝外觀來營造他們的視覺形象,就像可口可樂還在市場上如此暢銷的原因!當初設計曲線瓶的動機在於方便消費者在半夜起床摸黑找飲料喝時,可以一下就摸到外型與其他飲料不同的曲線瓶裝可口可樂!

(3)與目標市場「搏感情」︰強而有力的品牌常會感動人心,不論喜不喜歡、能不能接受,商場上所面對的就是人氣競賽,並讓自己有點名氣,沒有太多人躋身的領域,讓自己成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在有魚的地方釣魚,不能只把焦點放在池子裡的大魚上,一路上你會需要各種不同的人給予幫助。找到自己的甜蜜點:「我」與「市場」的交界點,就叫「甜蜜點」。如果不與市場保持關連性,那麼品牌就沒有任何價值。

心得:這本書中所說的方法非常的受用,你可以把自己當成一件商品,利用我們所熟悉的行銷方法SWOT或商品包裝、顏色識別..來突現自身的不同,還有找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自己定位在什麼樣的顧客市場要有差異性、不可取代性!行銷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該把自己當品牌去行銷!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世界各國對圖案色彩的禁忌


美洲國家對圖案色彩的禁忌—

美國:一般淺潔的顏色受人喜愛,如象牙色、淺綠色、淺藍色、黃色、粉紅色、淺黃褐色。在美國很難指出那些高級的色彩。很多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一、純色系色彩比較受人歡迎;二、明亮、鮮豔的顏色比灰暗的顏色受人歡迎。

加拿大:1921年11月21日加拿大政府在制定國徽時,建議紅、白兩色崐代表國家的顏色,此建議得到英王喬治五世的採納,並由他宣佈確認。楓樹是加拿大的國樹,人們就用火紅的楓樹圖案進行裝飾,以歡迎王子的光臨。此後,楓葉的標誌就被廣泛應用,也為世界所周知。

墨西哥:墨西哥人認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應避免使用。由此而演變出一大忌諱向墨西哥人送禮物,不能送紫色類物品或以紫色包裝的禮品。穿紫色系的衣服在訪問別人,或招搖過市,一樣也不受歡迎。在墨西哥,黃色花表示死亡,紅色表示符咒。

尼加拉瓜:屬國旗的顏色藍、白、藍平行條狀應避免使用。

古巴:對色彩感情同美國相類似,大多數愛好鮮明的色彩。在商業上受美國的影響較深。在商品款式、包裝上的色彩,以美國式為流行。

委內瑞拉:按國旗流行色的順序,即黃、藍、紅是禁止使用的。

巴拉圭: 一般愛好明朗的色彩。對色彩有較濃厚的偏好與感情,並納入政治生活,如國內三大政黨的標誌是以顏色來區分的:紅色代表紅黨,深藍色代表自由黨,綠色代表二月黨。

阿根延: 黑色、各種紫色避免使用,流行的顏色是黃、綠和紅色。

秘魯: 鮮明的顏色,如紅、紫紅和黃色頗受歡迎。

哥倫比亞 :喜愛紅、藍、黃色,禁忌淺色。

巴西 :以棕色為凶喪之色,紫色表示悲傷,黃色表示絕望。他們認為人死好比黃葉落下,所以忌諱棕黃色。人們迷信紫色會給人們帶來悲哀,黃色會使人陷入絕望。紫色絕黃色就認為這是患病的預兆。另外,還認為深咖啡色會招來不幸。

歐洲國家對色彩、圖案禁忌—

挪威: 十分喜愛鮮明的顏色,特別是紅、藍、綠色。

羅馬尼亞: 白色視為純潔,紅色視為愛情,綠色視為希望,黃色視為謹慎,黑色有消極含義。

捷克、斯洛伐克: 紅、藍、白是積極的,黑色視為帶有消極的含義。

義大利:喜歡綠色和灰色,國旗是同綠、白紅三個垂直相等的長方形構成。據記載,1796年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在征戰中使用綠、白、紅三色旗。這面旗是拿破崙本人設計的。義大利人忌紫色,也忌仕女像、十字花圖案。義大利人對自然界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愛動物圖案、鳥案。尤其是對狗和貓異常偏愛。

希臘:希臘人喜歡大黃、綠、藍色,禁忌黑色。

馬爾他:馬爾他國旗由白、紅兩個垂直相等的長方形組成。靠旗杆一連白色部分繪有喬治十字。白色象徵純潔,紅色象徵勇士犧牲者的鮮血。喬治十字勳章的圖案包括一匹駿馬和一位騎士等。

法國:對色彩富有想像力,對色彩研究與運用十分講究。喜愛紅、黃、藍等色。視鮮豔色彩為時髦、華麗、高貴、鮮豔色彩備受歡迎。在東部地區,流行男孩穿藍色,少女穿粉紅色。

愛爾蘭:愛爾蘭人喜愛綠色,忌用紅白藍色組合(英國國旗的顏色),愛爾蘭國旗是由綠、白、橙三個相等的垂直長方形構成。旗杆左邊的為綠色,右面為橙色,白色居中。綠色代表愛爾蘭信仰天主教的人口,橙色代表新教派,白色象徵希望,希望“綠”和“橙”之間永久休戰,天主教徒和新教派兄弟般的團結。愛爾蘭郵政總局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每年3月17日愛爾蘭國慶時,都要在這座高大的花崗石大樓裏舉行慶祝活動,在屋頂上升起綠、白、橙三色國旗。

比利時:對比利時人來說,菊花意味著死亡,此為喪禮及萬聖節(11月1、2日)專用。除非餐桌上有煙灰缸,否則不要抽煙。比利時南部人,女孩愛粉紅色,男孩愛藍色,一般人愛高雅的灰色。忌用墨綠色。而比利時北方人,女孩愛藍色,男孩愛粉紅色。

匈亞利:匈亞利人習慣以白色表示喪事,墨色表示莊重或喪事。

奧地利:綠色最令人喜愛,包括許多服飾品也都使用綠色。比如,有灰色的法蘭絨西裝,特意用綠色鑲邊兒。狩獵裝也多半使用綠色。

瑞典:不宜把代表國家的藍色和黃色作為商用。

瑞士: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的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瑞士人喜愛紅、黃、藍、橙、綠、紫、紅白相間色組,濃淡相間色組,忌用黑色。在瑞士,貓頭鷹是死亡的象徵,忌用為商標。

荷蘭: 藍色和橙色代表國家色,特別是橙色,在節日裏被廣泛使用。

芬蘭:芬蘭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商人托查理斯·托風烏斯的建議崐擊製作的。旗低為白色,中間偏左繪有藍色十字。藍色象徵這個“千湖之國”的湖泊、河流和海洋。芬蘭四分之一的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嚴寒,冬天白雪常存,因此,白色象徵著白雪。旗面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密切關係。芬蘭人沒有特別顯著的愛好色。在這個國家裏,在政治上具有代表性的顏色,與商業沒有任何關係。

亞洲國家的色彩禁忌—

中國香港地區:白、黑、灰色不大受歡迎,紅黃和鮮豔的很受歡迎。

日本:黑色被用於喪事,紅色被用於舉行成人節和慶祝60大壽的儀式。日本人喜愛紅、白、藍、橙、黃等色,禁忌黑白相間色、綠色、深灰色。習慣上,紅色被當做吉慶幸運的顏色,如紅小豆飯、紅白年糕、或系在禮品上的紅白硬紙繩,節日裏高大建築物垂下的豎幅語式紅色燈籠,以及慶祝77大壽時,穿在和服外面的紅色無袖短褂等,都帶有節慶的意思。在日本,給初生的嬰兒穿衣服要用黃色,給病人做的被子要黃棉花,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風俗,這是因為黃色被認為是陽光的顏色,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在日本,藍色意味著年輕,青春或小孩子,表示將走向社會,開始生活。白色是表示純真和潔白的顏色。在日本,神官和僧侶穿白色的衣服,給人以潔淨感。自古以來,在表示身份地位的色彩中,白色曾是作為天子服裝的顏色。日本工業規格(JIS)所規定的安全色的意義:紅色表示滅火、 停止;橙黃色表示危險;黃色表示注意;綠色表示救護、通行;藍色表示小心;白色表示道路在修整中。

蒙古:蒙古人喜歡借顏色來寄託自己的願望和感情,將不同的顏色賦予了不同的意義。紅色象徵親熱、幸福和勝利。許多蒙古人喜歡穿紅色的蒙古袍,姑娘們愛用紅色緞帶系頭髮。黑色被視為是不幸和災禍,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泰國:泰國人喜愛紅、黃色,禁忌褐色。人們注意到廣告、包裝、商標、服飾都使用鮮明顏色,並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西為橙色,星期五為淡藍色,星期六為紫紅色。群眾常按不同日期,穿著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於喪事,現在改為黑色。泰國的國旗由紅、白、藍三色構成。紅色代表同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屯獻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法國家,國一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馬來西亞:當地人認為綠色具有宗教意味,伊斯蘭教區喜愛綠色,但用於商業上並無妨礙。忌用黃色(死亡),一般馬來西亞人不穿黃色衣服。單獨使用黑色認為是消極的。喜歡紅、橙以及鮮豔的顏色。

新加坡:人們對色彩想像力很強,一般對紅、綠、藍色很受歡迎,視紫色、黑色為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

緬甸: 緬甸人喜愛鮮明的色彩,如傳教徒所穿的番紅黃色裝束。越南的村寨路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誌,外人不得進入。

巴基斯坦:一般流行鮮明的色彩,其中以翡翠綠為最盛。巴基斯坦國旗由翡翠綠色、白色構成,上面綴有五角星和新月。1964年巴基斯坦正式宣佈,白色象徵和平,綠色象徵繁榮,新月代表進步,五角星表示光明。在巴基斯坦,黃色會引起宗教界及某些政治性的嫌惡,因為婆羅門教僧們所穿的長袍(禮服)是黃色。居民視黑色為消極,綠色、銀色、金色及鮮豔的彩色倍受當地人們的歡迎。

阿富漢:積極的顏色是紅色和綠色。

印度:他們認為紅色表示生命、活力、朝氣和熱烈,藍色表示真誠。陽光似的黃色表示光輝壯麗。綠色表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寧靜。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裝色彩方面喜歡紅、黃、藍、綠、橙色及其他鮮豔的顏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視為消極的不受歡迎的顏色。

伊拉克:在伊拉克,綠色代表伊斯蘭教,黑色用於喪色。對三種色彩含有特殊意哧,即客運行業用紅色作代表,警車用灰色作代表,喪事用黑色作代表。綠色是阿拉伯人喜愛的顏色。國旗的橄欖綠在商業上是禁止使用的。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純潔)、綠色(生命),而忌用黃色(死亡)。國王身著土黃色長袍,象徵神聖和尊貴,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突出地表明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採用的這面國旗崐,是一面長方形的綠色旗。綠色對穆斯林國家來說是吉祥的顏色。

非洲國家對圖案、色彩的禁忌—

埃及:埃及人喜歡綠色、白色,而忌諱黑色與藍色,而且頗相信夢中的事。在埃及,進伊斯蘭教清真寺時,務必脫鞋。埃及人愛綠色、紅色、橙色,而不愛紫色、藍色,喜歡金字塔型連花圖案。禁穿有星星圖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也不受歡迎。

蘇丹:蘇丹人的衣著比較樸素,男子多半頭纏白巾,身穿阿拉伯式長袍;女子則披白色或其他顏色的薄紗,不戴面紗。蘇丹人認為黃色是美的標誌,因此婦女特別喜歡沐煙霧浴,使皮膚變成黃色。

利比亞:喜愛綠色,忌諱黑色。

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南部一些地區,人們對顏色有特殊的愛好,不論是什麼樣的建築物,其顏色大至為白、藍、黃三種顏色。據說白色能反光避熱,以適應炎熱、乾燥的氣候環境。藍色能避免害蟲的侵蝕,黃色則是沙漠的顏色。

摩洛哥:摩洛哥人喜歡綠、紅、黑色,忌白色。喜歡鴿子、駱駝、孔雀圖案,而禁忌六角星、貓頭鷹圖案。

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人喜愛鮮豔明亮的顏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徵圖案。他們哀悼死者時,穿淡黃色服裝,但出門做客是絕對不能穿淡黃色服裝的。

毛裏坦尼亞:茅利塔尼亞國旗的底色為深綠色,旗中間是一顆黃色的五角星和一彎黃色新月。綠色是穆斯林國家喜愛的顏色,象徵繁榮、希望。星和新月是多數穆斯林國家的標誌。

多哥:白、綠和紫色是積極的,而紅、黃、黑帶有消極的含義。

加納:黑色是不吉利的,喜歡明亮的色調。

尼日利亞:視紅、黑為不吉利。

象牙海岸:暗淡和黑、白相同的顏色 在包裝中應避免使用。

塞拉里昂:紅色是積極的,黑色認為有消極的含義。

貝寧:紅與黑是消極的。

利比理亞:明亮鮮豔的顏色受歡迎,而黑、白帶有消極的含義。

馬達加斯加:黑色帶有消極情調,人們喜歡鮮明的色彩。


資料來源: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3008-d5599985-p2.html#newsdetail-conten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何謂符號學?

符號學是一種發現意義,或發現意義表陳之法的學問。當一個符號學家開始閱讀時,他要讀的文本固然是由意義的尋常單元所構成,但到最後,他所在乎的常常是在文脈中發現新意,而不是不斷回到固有的意義─譬如回到所謂的「傳統」。在語言學中指20世紀致力於研究結構主義原理的幾個學派中的任何一派,主要認為語言是一種獨立的關係結構,這種關係結構的各個成分存在於話語的分布與對立中並獲得價值。

結構主義原理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首先用於語言學的。布拉格學派、符號學和其他歐洲學派從各個不同方面進一步發展了索緒爾的學說。在美國,凡涉及鮑亞士(Franz Boas,1858∼1942)和薩丕爾(Edward Sapir,1884∼1939)及其弟子們的作品時,結構語言學這一術語與當時歐洲的含義頗有相似之處。但在目前這個術語常狹義地用來指稱所謂後布魯姆費爾德語言分析學派,該學派曾繼承布魯姆費爾德(Leonard Bloomfield)1930年後發展起來的研究方法。他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音系學和形態學。研究符號及符號應用行為的學科。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給符號所下的定義是研究「社會中各種符號之生命」的一種學科。

皮爾斯的有關符號學說的開山之作,以其所倡實用主義哲學及邏輯理論為基礎。他對符號學主要貢獻之一是把符號歸納為3大類︰
1.圖像:圖像與其所指之物相似,如路標提醒滾落的石塊。
2.標記:標記可與其所示之事物形成聯想作用,如以濃煙表示明火。
3.象徵:僅因習慣而與所示之事物產於聯繫,如詞語或交通標誌及信號等。

對於一些特殊符號之應用所依賴的那個結構產生興趣,使學者們把符號學和結構主義的方法結合起來,因為結構主義方法就是要把這些關係加以分析的。因之,索緒爾的學說也被認為對於結構主義(特別是結構語言學)和後結構主義都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產品結構圖

關於我的名字意義…

智–聰明有智慧,是指有才識的!
芳–是一種香草,也是指花草的香氣,人喜香氣,自古以來即如此,也借代形容為美好的意思!

購物時,說明為何選購此商品?


在眾多巧克力品牌當中,我最喜愛的是「義大利金莎巧克力」,比起其它牌巧克力,光是包裝外型就很吸引人,金箔紙造型既高貴又有質感,打開包裝一口咬下去,最外層巧克力包覆著一顆顆小杏仁顆粒,第二層有香脆餅皮,然而第三層有濃郁的巧克力,最後還有一顆大果仁,如此多成份加在ㄧ起,就很豐富,吃起來既過癮又滿足!果然「金莎吸引力,凡人無法擋」!光是廣告看起來就令人心動,此行銷手法在眾多巧克力業界能夠一直屹立不搖,值得令人學習!

有視覺設計和沒有視覺設計的差異性?

在現今消費型態轉至追求精神生活時,生活及為享樂的現代,如何籍由引導流行風潮進而促進商機,是設計師必須體認的事務,亦即籍由設計之策略,才能在產品同質化之情況下脫潁而出。反而沒有視覺設計的商品難以在社會上讓民眾留下深刻印象而購買及其造成轟動!

在現代之產品種類繁多情況下,對於銷售現場之陳列效果在視覺傳達機能上,已具備了廣告的媒體任務。故現代行銷策略已積極的在市場分析上深入消費者心理深層部份,可在產品尚未開發生產之前預先知道未來之可能市場在那裡,並已模擬出對應此市場之產品本身及其整體包裝設計之行銷策略,而並非要待產品已開發之後再去尋找市場在那裡,因此設計扮演了積極的視覺傳達之功能。

何謂CIS?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企業形象設計識別系統,將企業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給企業內部與社會大眾,並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或價值觀,從而達到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促銷產品的設計系統。

現在的市場競爭,首先是形象的競爭,推行CIS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戰略,已成為現代企業的基本戰略。為統一和提升企業的形象,使CIS企業形象設計表現出符合社會價值觀要求的一面,企業就必須進行其形象管理和形象設計。

CIS企業形象設計作為企業形象一體化的設計體系,是一種建立和傳達企業形象的完整和理想的方法。企業可通過CIS企業形象設計對其辦公系統,生產系統,管理系統,以及營銷,包裝,廣告等系統形象形成規範化設計和規範化管理,由此來調動企業每個職員的積極性和參與企業的發展戰略。通過一體化的符號形式來劃分企業的責任和義務,使企業經營在各職能部門中能有效地運作,建立其企業與眾不同的個性形象,使企業產品與其他同類產品區別開來,在同行中脫穎而出,迅速有效地幫助企業創造出名牌效應,佔有市場。

企業識別由下列三個部分组成:
1.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簡稱MI)是企業的精神所在。它包括精神標語、經營理念等,MI理念識別:最高決策層次導入CI之原動力。
2.行為識別(Behaviour Identity 簡稱BI)是非視覺化動態的識別型式。工作環境、生產設備、市場調查、促銷活動...等,BI活動識別:動態之識別形式、對外回饋參與、對內組織管理教育。
3.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簡稱VI)系静態的識別符號。將標誌、色彩等看得到的視覺項目標準化,VI視覺識別:靜態的識別符號具體化、視覺化的傳達形式(項目最多、層面最廣、效果直接)。

何謂視覺傳達及其英文?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利用文字、符號、造型來創造一個具有美感、意象、意念的一種視覺效果,透過這個視覺效果,而達到溝通傳達的目的。

主要以圖像的方式補足語言傳達的不足,以傳達清楚明確的溝通意義。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上有多種如海報、宣傳單、產品包裝、網頁設計、書籍至各類影像…等範圍,範圍廣泛且依其特性也都有不相同的演譯方式,在這麼多的需求之下,視覺傳達設計分科可為這些不同性質的傳達方式作一個整理與統整。一般多採用平面型態,所以俗稱為「平面設計」。主要包括:標誌、字體、卡片、傳單、函件、海報、封面、小冊子等等,但視覺傳達也可以採用立體的形式,如展覽、櫥窗等設計即屬之。由於應用性質之不同,視覺傳達設計又可細分為傳播設計和商業推廣設計等基本型態。

做為人類與外在世界溝通的五大知覺之一,視覺的重要性自不代言,對於視覺作用的生理過程或心理轉化皆廣為各方學者進行研究。然而,隨著全球經濟體系的緊密連結以及科技視訊的超速發展,人類的生活急遽複雜化,影像 (images) 成為後現代社會中主控資訊傳遞的重要媒介。證諸人類發展史,人類所遭逢的視覺刺激於此刻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也比以往的任何時代更加倚賴視覺去認知外在世界。也就是說,視覺對於人類而言,不再僅是用以感知外在世界的知覺之一,而是賴以建構並判斷外在世界的五大知覺之首。

簡單的說~經由設計人手中設計出「該物品所要表達的理念」。是言語之外最重要的溝通橋樑~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周遭~要傳達『該物品所要表達的理念』範圍相當廣大~
包括:
1.工藝美術設計(陶瓷、雕刻)
2.平面廣告(CIS企業識別設計、海報設計、雜誌DM、POP)
3.插畫(配合文字的圖都可稱插畫、插圖)
4.編輯設計(報紙上面的圖文編排,圖片該放置何位較妥當,字行字距距離要多少看起來才舒適)
5.商業影片(電視、電影廣告)
6.網站設計、多媒體設計